中医谈乳房
2020-02-04 19:45 来源:桐乡养生网
乳房与脏腑经络的联系
乳房位于胸前第二和第六肋骨水平之间,分乳房、乳晕、乳头、乳络等四个部分,《黄帝内经》有“两乳之间,广九寸半”的记载。清代医籍《疡医大全》在论及乳房的形质结构时指出:“妇人乳有十二穣。”穣,即乳络,或称乳管,现代解剖学分为15-20个乳腺腺叶。两乳正中部位称为膻中,为人体宗气积聚之处。左乳下心尖搏动区,古称“虚里”。按触虚里的搏动状况,可测候心肺之气充盈与否,中医称其为“虚里诊”。
乳房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关系。如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;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,布于胸中;足厥阴肝经上膈,布胸胁绕乳头而行;足少阴肾经,上贯肝膈而与乳联;冲、任二脉起于胞中,任脉循腹里,上关元至胸中,冲脉夹脐上行,至胸中而散。故有“男子乳头属肝,乳房属肾;女子乳头属肝,乳房属胃”之说。所以乳房疾病与肝、胃、肾经及冲任二脉有密切联系。
乳房疾病的自我检查
熟悉乳房的自我检查,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。
望诊方面,经常注意自身乳房的形状、大小、是否对称;乳房表面有无块状突起或凹陷;乳头的位置有无内缩或抬高;乳房皮肤有无发红、水肿或橘皮样、湿疹样改变等;乳房浅表静脉是否扩张。乳房皮肤如果有凹陷可两臂高举过头,或用手抬高整个乳房,则凹陷部分会更明显。
触诊方面,自我检查的方法是四指并拢,用指腹平放乳上轻柔触摸,切勿用手指去抓捏,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错误地认为是乳腺肿块。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,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4个象限,即内上、外上、外下、内下象限,继而触摸乳晕部分,注意有无血液从乳头溢出。最后触摸腋窝、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,如发现乳房内肿块请及时就诊。检查乳房时间的选择,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~10天,是乳房生理最平稳时期,有病变容易发现。
常见乳房疾病的中医防治
乳痈
乳痈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。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。常发生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妇女,尤以初产妇多见。在哺乳期发生的,名“外吹乳痈”;在妊娠期发生的,名“内吹乳痈”;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发生的,名“不乳儿乳痈”。临床上以外吹乳痈最常见。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,红肿热痛,并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。乳痈发病全过程,临床多分为初起期、成痈期、溃破期三阶段。
中医对乳痈的治疗,可分为内治与外治两种。内治多根据乳痈的不同表现、不同阶段,分别采用疏肝清胃、通乳消肿,清热解毒、托里透脓,益气托毒、和营通络等法。外治早期多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外敷,或用鲜菊花叶、鲜蒲公英、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;或用六神丸研细末,适量凡士林调敷;亦可用50%芒硝溶液湿敷。脓肿形成时,应及时切开排脓。
预防乳痈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:
一是妊娠5个月后,经常用温开水或肥皂水洗净乳头。乳头内陷者,可经常提拉矫正。
二是乳母宜心情舒畅,情绪稳定。忌食辛辣炙博之物,不过食肥甘厚腻之品。
三是保持乳头清洁,不使婴儿含乳而睡,注意乳儿口腔清洁;要定时哺乳,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,如有积滞,可按摩或用吸奶器帮助排出乳汁。
四是若有乳头擦伤、皲裂,可外涂麻油或蛋黄油;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感染时,应及时治疗。
五是断乳时应先逐步减少哺乳时间和次数,再行断乳。断乳前可用生麦芽60g、生山楂60g煎汤代茶,并用皮硝60g装入纱布袋中外敷。
乳癖
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。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。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,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。乳房肿块大小不等,形态不一,边界不清,质地不硬,活动度好。本病好发于25-45岁的中青年妇女,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%,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。根据研究资料发现,本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,尤其是有乳癌家族史的患者,更应引起重视。
引起乳癖的原因,多为情志不遂,忧郁不解,久郁伤肝,或受到精神刺激,急躁恼怒,可导致肝气郁结,气机阻滞,蕴结于乳房胃络,乳络经脉阻塞不通,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;肝气郁久化热,热灼津液为痰,气滞痰凝血瘀即可形成乳房肿块。
根据乳癖的不同表现,中医多辨证为肝郁痰凝,多见于青壮年妇女,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,伴有胸闷胁胀,善郁易怒,失眠多梦,心烦口苦。或冲任失调,多见于中年妇女,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,经后缓减;伴有腰酸乏力,神疲倦怠,月经失调,量少色淡,或闭经。治疗多采用疏肝解郁、调摄冲任、化痰散结,方药多用二仙汤、四物汤等加减。
预防乳癖应注意以下环节:
一是应保持心情舒畅,情绪稳定。
二是应适当控制脂肪类食物的摄入。
三是及时治疗月经失调等妇科疾患和其他内分泌疾病。
四是对发病高危人群要重视定期检查。
乳岩
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,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。其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、无热、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,推之不移,表面不光滑,凹凸不平,或乳头溢血,晚期溃烂,凹如泛莲。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。无生育史或无哺乳史的妇女,月经过早来潮或绝经期愈晚的妇女,以及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,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。男性乳腺癌较少发生。
乳岩的发病多由于情志失调、饮食失节、冲任不调及外感风寒之气或先天禀赋不足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、脏腑失和所致。
早期诊断是乳岩治疗的关键。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。中医药治疗多用于晚期患者,特别对手术后患者有良好的调治作用,对放、化疗有减毒增效作用,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,或延长生存期。
乳岩的预防,首先增强防癌意识,经常进行乳房自我检查。其次为积极治疗乳腺良性疾病。乳腺癌高危人群更应定期检查。
宝宝健脾的食疗
太原癫痫病医院地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