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说为我好
2020-02-08 19:57 来源:桐乡养生网
你照顾你的身体我照顾你的心理
前几天一个发小找我聊天,让我帮忙留意身边有什么传媒行业的工作招人。她说她在家待不下去了,想辞职出来发展试试。
发小是在北京上的大学,毕业后回了我们老家那座十八线小城市,进了她妈的单位农商银行,做了一年多柜台工作。
待遇其实挺好的,刚毕业那会就能拿六千多,在家还不用承担租房吃饭这些开销。讲道理,生活质量比很多刚毕业一两年在外打拼的人要好得多。
但一份稳定的饭碗从来就不是她的初衷,之所以选择了小城市的体制内,是因为她父母给了她太多压力,坚决要让她留在家里。
“我们都是为你好,女孩子在家找个铁饭碗多好。”拗不过父母的安排,发小放弃了一家大公司的offer,在老家过了一年多麻木枯燥的生活。
人有时候不一定清楚自己要什么,但一定清楚自己不要什么。这种一眼望到底的生活就是她不想要的,做着自己完全不想做的事,消耗殆尽了这个人生阶段本该有的各种可能性。
她也提出过想离开家,想换工作,结果都怎么样呢?父母跟她争吵,冷战,打出亲情牌威胁,每次以她的妥协才告终。
我问她,那你为什么这次这么坚定了?
她说,其实也没什么导火索,只是对现在的生活忍耐到了极限,不想一辈子活在父母的安排下,按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过完以后的几十年。
我身边有太多这样的同学朋友了,被父母的意志所逼迫,选择了一分稳定却磨灭了他们所有梦想和激情的工作,日复一日地想着挣脱,却被亲情绑架得喘不过气。
在他们的父母眼里,进事业单位、有编制、公务员这些,就是子女人生最好的归宿。
是啊它们确实好,拥有了就意味着不用在市场的浪潮里浮沉,承受着被淘汰的风险,不用担心明天丢了饭碗,不用在职场四处碰壁,不用感受毕业后那一两年入不敷出的痛苦。
在家乡的体制内,没有让人望尘莫及的房价,没有行业风云变幻的莫测,也没有压在身上沉甸甸的现实压力,安安稳稳地活在父母的襁褓中,多好啊多轻松。
父母永远希望我们不会受苦,所以他们总是把最轻松舒服的生存模式安排给子女。
可他们不懂,轻松不等于快乐。
快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而很多父母把自己观念中的“快乐”生活,认为是绝对“快乐”,强加给观念不同的子女,就成了披着一种披着亲情外衣的痛苦刑法。
人各有志,有的人安于稳定,有的人对生活有着满满的野心。
对后者来说,快乐绝对不是一份闲适的铁饭碗和还不错的薪水,而是来自于涉足自己感兴趣的领域,从事自己想从事的职业,实现一直以来想要实现的价值。
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却被父母困在了牢笼里,一句“为你好”成了绑架人一切想法的枷锁。
“让你回来考公务员,是为你好啊。”
“给你安排进你爸单位,我们是为你好。”
“我们给你找工作,花了那么多钱求了那么多人,还不是想你过得好吗。”
对有些父母我想说,能不能别再对孩子说“为你好”,可不可以真正地对他好,让他对自己的人生拥有一点选择的权利。
我有一个亲戚表哥,比我大一届,非常优秀的一个人,985院校毕业,在大学期间获奖无数,大三就去了五百强企业实习。他自己想要进企业待几年然后创业。毕业后却被父母强行留在家里,在一家法院做科员,工资比起他大学同学从事的行业简直少的可怜。可他父母依然以此为荣,觉得很稳定很体面。
只有表哥自己知道“温水煮青蛙”式生活的悲哀。
除了工作上绑架,还有不少父母对子女的爱情和婚姻绑架。
一旦不满意子女的对象,他们就给人难堪,逼人分手,甚至拿断绝关系这种话要挟。丝毫不考虑子女的感受,让他们在爱而不得的痛苦中挣扎到麻木,最后绝望地放弃爱人,走进完全不幸福的婚姻。
那个想换工作的发小,她说从小就很羡慕我。
我记得小时候小伙伴一个个被送去补习班的时候,我不想补课,想学画画,爸妈就帮我找了一个很好的美术老师。别的叔叔阿姨问我爸妈,从来不补课学习不会跟不上吗。他们就笑呵呵地说:“成绩嘛没那么重要,培养点兴趣爱好挺好的。”
过去的二十多年,他们从来不会强制我做任何选择,从小时候的假期怎么过,到高中的文理分科,到高考填志愿选专业,再到毕业后的工作。他们只会给意见,从来不会过多干涉。
最让我感激的是,在“别人家孩子”都有了光鲜的铁饭碗时,我选择了前路不明的创业,他们对我说:“选什么路你自己好好走就行,有梦想我们支持你,失败了不要紧,回来爸妈养你。”
我感恩父母的爱,也相信每个父母都给了子女最伟大的爱。
只不过一份剥夺了他人自由意志的爱,是扭曲畸形的。它给人带来的不是温暖、感动、支撑,而是无休止的捆绑。多少人被父母捆绑进了不想待的体制内,捆绑进没有爱情的婚姻。
其实这些选择没有对错之分,体制内外都有好有坏,要不要和爱的人结婚也只是个人观念。重点是你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,以及你父母强加给你的生活,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。如果不是,那你便是父母意志的阶下囚。
总是用“为你好”来绑架儿女的父母,其实在儿女整个成长过程中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绑架。
子女没上大学前在家的时候,不想让他们有任何社交,就关禁闭限制人身自由。子女出去上学了,不想让他们违背自己的意愿就断经济来源。子女工作后实现不了对他们的经济控制,就一味地进行情感和道德绑架。
在这样的家庭里,儿女有自己的想法是不允许的,这样的父母需要儿女绝对的听话,尽管初衷是爱,但造成的结果却是儿女的痛苦。
纪伯伦的《先知》里有这样一段话:
你的儿女,其实不是你的儿女。
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。
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,却非因你而来,
他们在你身旁,却并不属于你。
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,却不是你的想法
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。
希望所有的父母,都不要把余生的乐趣,拿来操纵子女的人生。
别再说“为你好”,请真正对他好吧。
郴州治疗牛皮癣医院
舒筋活血通络止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