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小寒
2020-02-13 01:54 来源:桐乡养生网
小寒
(腊月初八,腊八节)
还不到一个月,2月3号就立春了,时间过得真快!
人在天地间,当然应该顺应天地阴阳之气升降、沉浮,万物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乃天之道。
中医养生的核心点:顺天时!
进入小寒,马上也就要进入三九(1月8号)隆冬了,此时的气候特点是:天寒地冻,天干物燥。
这也就决定了,小寒的养生特点是:藏阳、护阳、养阳,避寒就温;养阴,平衡阴阳。
藏阳、护阳、养阳
寒气通于肾,三九隆冬寒气最重,而肾为水脏,其性为寒;此时天时的寒气和人体之肾,两寒相逢,雪上加霜,肾阳易受伤损。
肾阳受损,不仅各种虚寒之证接踵而来;更为重要的是还影响春天肝木生发无力,到时百病缠身!
因此,冬天我们一定要“避寒就温”保护好我们的头、脖子、后腰、腹部和双脚免受风寒的侵袭。特别是双脚和后腰,一受寒,肾阳直接受损。
头,为诸阳之会,头受寒影响阳气生发;老年人或者其他身体虚弱者出门务必戴帽子。
脖子,风从项后入;脖子皮薄肉少很容易受风寒侵袭。脖子受寒直接影响督脉的气血运行,这时出门戴上围巾最好,特别是本来肩颈疼痛之人。
腰为肾之府,后腰受寒,肾脏的住的宫殿都是寒凉的,肾会有生气?后腰的命门穴本来就是寒湿入体的主要通道。
脚,寒从脚底生;脚上的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,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肾出于涌泉,涌泉者足心也。”意思是说: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,来源于足下,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。涌泉穴也是寒湿入体的主要通道之一,涌泉穴受寒,肾阳必萎。
因此,冬天泡泡脚、搓搓脚、搓搓后腰,是非常好的护阳养阳的养生方法。
滋阴
冬天毛孔闭合,阳气内敛,容易瘀而化火,因此,要滋阴、养阴,以防上火。
我前几天文章里总结的:
1,艾灸人自己的饮料:蜂蜜温开水(滋阴)。,
2,艾灸人必备的动作:泡脚、搓脚、艾灸涌泉、太溪穴,这就是滋阴!
3,我们也可以通过饮食来调整哦:蜂蜜、梨子、柚子、银耳、木耳、莲子、百合都是滋阴的
4,如果你是艾灸达人,早上给自己煮一碗“小米山药粥”,即滋阴又健脾胃,多好啊!
5,滋阴的穴位:三阴交、太溪、涌泉穴、复溜穴、照海穴.....或灸或按揉,只要天天做也是滋阴。
艾灸人必备的动作:泡脚、搓脚、艾灸涌泉、太溪穴,不仅滋阴;还防足下之寒,因此大家天天做一做,是应该的。
防病
小寒节气之后,再过几天就进入了三九隆冬,天气极寒!
中医讲:寒性凝滞,则使经脉气血阻滞不通,不通则痛。寒性收引,会令筋脉拘挛抽搐,关节屈伸不利。这时不做好避寒就温,“颈肩腰腿关节痛”的老毛病、新问题都会出现。
不过,这些问题处理起来也简单,直接艾灸疼痛点40分钟,坚持一段时间就好了。
“寒主收”同样也会引起心脑血管的问题。所以老年人多喝温开水,做好保暖,中午以后再出门,出门时戴好帽子围巾就大有必要了。
最为关键的是:你自己的救命药要随手可得!
老年人每天灸灸:肚脐、足三里、悬钟穴各20分钟,预防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。
如果心脏供血不好的,每天灸灸内关穴、公孙穴各20分钟,增加心脏供血,预防胸闷气短还不错。
小寒节气灸
冬季的寒冷又最易伤肾,还影响关节筋脉的屈伸及心脑问题,还有情志方面的问题,比如抑郁。所以,小寒节气灸很关键。
艾灸取穴:
大椎、肾俞、心俞、神阙、关元、膻中
艾灸时间:
每天一次,每次每穴20分钟,艾灸一周休息1-2天。
一碗粥
原料:
糯米50克,粳米50克,黑米50克,桂圆肉30克,红豆100克,莲子100克,花生米100克,栗子100克,红枣100克,白糖适量。
冠心病吃什么中药最好
儿童止咳药不含防腐剂好吗